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代表风采

来源: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

陕西科技大学关于2021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笔试工作安排的通知

陕西科技大学考博之路

李瑞梓个人简介

李瑞梓,女,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称号;获“挑战杯”大挑、小挑,“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国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6项,省级竞赛奖7项,市级竞赛奖1项;发表SCI论文5篇,授权国家专利10项,国际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际会议4次。

个人座右铭

守得一方寂静,开得万树繁花。

掀双创风潮争做科创先锋

从本科一路保研到直博,她始终秉承“至诚至博”的校训,传承科大人“三创两迁”的精神,九年如一日投身双创,她就是大小挑双料全国银奖得主,小平科技团队队长,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员先锋队队长,陕西科技大学校研究生会主席,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李瑞梓。——题记

牛刀小试,锤炼本领,投身科创

李瑞梓从大一开始就投身于科创活动中,那时创新梦、创业梦虽然很遥远,但梦的种子在她的心中已根深蒂固。大二学习专业课时,她对发光玻璃方向很感兴趣,便展开研究。整个研究过程,她需要面对上百个玻璃配方,高温的实验环境及一次次的失败。但她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最终获得大挑陕西省二等奖。大三参加大学生陕西省政府见习,在环保厅见习时发现LED荧光粉会造成环境污染,她想到用发光玻璃去代替荧光粉,解决污染问题。通过潜心专研,该项目获得全国环境友好竞赛三等奖,这使她具备创新意识并掌握初步的创新方法。

仰望星空找到最亮的那颗星,那就要脚踏实地的坚持走下去。大四凭借优异的成绩和逐渐培养的科创能力,她保研成功,提前开始研究生课题。为了合成具有优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她发明水热感应加热设备。从设备设计图的绘制,到每一个零部件的选择,甚至每一颗螺丝位置高度的确定,都要反复的设计、计算,验证。失败是难免的,而坚持也早已变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该发明作品获第十四届大挑全国二等奖。赛后受邀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她的创新创业故事入选坛论文集,她成为首位登上国际科创峰会的科大学子。

深度挖掘,坚持不懈,科创始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研究生期间,她继续深入研究水热感应设备。采用该设备合成的电极通过多家检测机构的检验,表明产品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水平,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发明设备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和第三届陕西省创新创业成果展上获一致好评,多家风投公司提出合作意向,并与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签订优秀项目落户孵化意向书。第十五届大挑中,她负责的作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获全国二等奖,组委会授予“累进创新奖”银奖,这是累进创新奖改革后,陕西省获得的最佳成绩,实现陕科大双创活动的一次新突破。

在积极投身科创的同时,她并没有放松对学业和科研的要求,获得茅台、费诺油气等各类奖学金10余项。参加国际会议4次并作报告,发表SCI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1部。研二直博后顺利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格,在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国外学习期间,她坚持“白加黑,五加二”拼命精神,克服口语障碍、环境陌生、孤独思乡的困难障碍,继续钻研科研课题。专注于自身课题的同时,她发现汽车变速器行业的创业机会,以纸基摩擦材料为核心零部件,可实现零卡顿变速,该技术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她依托相关技术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与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相关技术已在国内多余家单位进行应用,创造了客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李瑞梓应邀参加澳大利亚皇家化学协会举办的2019碳材料创新大会,她的项目得到国外专家教授的好评。她的创业项目获得小挑全国银奖,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铜奖。

持续发力,领双创风潮,争做科创先锋

一个人的成长也许是渺小的,但是如果这种成长能够改变更多的人,那就不再平凡。她在校内外进行多场科创报告会,并担任本院学生双创班主任,覆盖学生上万余人,激励更多同学参与到双创中。她的双创事迹被陕西省教育厅、三秦学子-陕西学联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个人事迹新闻稿还被评为省级高校优秀通讯稿一等奖。

她从全校数千名硕博生中脱颖而出,入选第三十一届校研究生会主席。有了校级层面的平台,她依旧不忘初心,坚持把创新创业的风潮卷向全校,积极组织“互联网+”,“挑战杯”等各项竞赛。她还为全校同学打造“我的科大观”学术讲座、“专利月”引导本科生申报专利、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等活动。李瑞梓说:“作为学生党员,应当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尽自己所能发挥光和热。”在组织双创活动时,她发现学校拥有多支优秀的参赛队伍,若能将这些队伍整合,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取长补短,那么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于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学长一起成立无机绿色制造与新型功能化应用创新团队。团队以“双电层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以硕博研究生为核心层、高年级本科生为吸附层以及低年级本科生为流动层的跨年级递进式人才梯度培养模式。累计近千人通过本团队参与到了各项“双创”活动中,团队成员先后参加20余种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30项,先后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该团队获评团中央2017“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与“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员先锋队”,实现了陕科大双创活动的重大突破。

科大求学九年,李瑞梓深受校训和“三创两迁”精神的鼓舞,她感激党和国家对她的引领,感激学校对她的栽培,感激导师多年来精心指导和身边同学的鼓励帮助。她立志尽己所能为社会服务,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成长之路与民族国家复兴之路相结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寄语

从本科到博士,从科学研究到创新创业,在科大九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见证了你的成长与进步。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要有日拱一卒的潜心修炼,也要有厚积薄发的精彩表现。同时,应以诚信为先,以理论和事实为基础,敢于创新突破。不要被功利的目的带偏了学术的快乐之途,也不要担心失败与反复。愿李瑞梓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秉承“至诚至博”的校训,博文明理,砥砺奋进,不断打磨、沉淀,栉风沐雨,披星戴月,以积极、阳光、活泼的心态迎接生活或者学术上一个又一个挑战,成为一个无愧于自身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黄剑锋教授

1998-2020年全国累计招收博士141.6万!2020年11.6万,详细数据发布!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被立案调查
如何成为著名的法学教授
第七届“励青环境法学奖”获奖成果公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2020年中国法学研究发展状况分析——以CLSCI期刊发文数据为视角
第八届“湘江青年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这件事情还有必要再坚持吗?

郑爽发致歉信

7名老师被判刑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博士招生11.60万人,在读博士46.65万人!

去年的公告今年再发一遍!

最高检公布第二季度全国检察机关记录重大事项情况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登记管理的通知

第八届“湘江青年法治论坛”征文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年博士后招收公告(下半年)

事关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教育部这场发布会为你“划重点”

教育部答复大学生就业问题2则

湖南卫视发布声明!钱枫发布声明!

1000000000+,新规定来了!

北京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9月起启动首次申报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山东大学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校合作签约暨山东大学交叉法学研究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吉林大学2021年第二批“鼎新学者”招募在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名单汇总,251+23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2022年博士生招生硕博连读和推荐攻博的工作通知

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各院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情况表

中国农业大学2022年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预报名通知

关于2021—2022年度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拟定人选的公示

福建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德州学院2021级新生大数据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